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动因分析及对策(2)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对于在华留学生当下在中国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的频数分析研究发现,有66.67%的留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遇到了障碍;40%的留学生不适应我国学校的管理

对于在华留学生当下在中国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障碍的频数分析研究发现,有66.67%的留学生在语言沟通方面遇到了障碍;40%的留学生不适应我国学校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方式;23.33%的留学生对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其本国思想文化之间存在理解障碍;也有一些留学生对我国学校课程设置过于重视理论而轻实践感到难以接受。对于留学生对政府、相关组织以及学校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希望政府或者相关组织可以考虑提供给留学生在中国实习的机会;希望学校可以调整留学生管理制度,使留学生可以感受到更加温和的管理;希望可以改进教学方式与授课方法,尽量采用双语授课并适当放慢教学速度;希望可以增加与中国学生交流与活动的机会,等等。

根据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次调查研究的地域吉林省长春市,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沿线国家对中国的了解与信任不断加深,我国的开放程度也不断拓宽,留学生到中国进行学历教育的意愿也更加强烈。

但是当下留学生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对于留学生学位教育一些学校的素质审查较低,留学生汉语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直接导致了授课难度的增加以及留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降低。第二,当下留学生获取留学信息的途径较为单一,我国对于留学生的政策宣传还不到位。留学生对我国的留学生政策了解度低,很大程度上可能导致其选择的盲目性。第三,沿线地区留学生来华原因主要集中在他们对于中华文化与中国特色的一些技术的学习热情以及就业等一些很现实的因素。但是我国留学生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会导致留学生难以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第四,对于留学生的管理模式也有待提升。留学生在本国大多接受较为宽泛的兴趣式管理,充分发挥其兴趣爱好,而我国的教条式管理对于已经适应本国管理模式的留学生来说的确需要接受的时间。第五,留学生在华与中国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较少,这对其汉语言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中国的全面了解产生了不小的阻碍。

三、针对性建议

(一)我国应该构建并不断完善国外学校、我国政府及我国学校三位一体的留学生来华准入体系

首先,来华留学生要通过自己本国学校的学习成绩、道德素质等综合考评。其次,中国政府需要考核留学生德育等方面的内容。再次,我国拟录取的学校还应该进行综合考核,不可只参考国外提供的数据,必要时可进行全面的测试。其中,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应该着重考虑其汉语的学习与掌握程度,如参考新HSK考试的等级,以便更加合理地分级教学。这样既提供给留学生适合自身水平的教育资源,也降低了学校整体的教学难度,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我国政府应该以多种方式宣传我国开放的留学政策

我国开放的留学政策,包括可以合作的外方学校、可靠的留学中介机构、社交网站以及我国在外深造的留学生群体等等,宣传以传播我国优秀文化为主旨,而不能仅仅以政府奖学金这类物质条件吸引留学生来华留学。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对中华优秀文化以及中国特色发展真心热爱的留学生自愿来华学习生活,这一方面有利于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另一方面也等于培养了一大批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国际传播者,对中华优秀思想文化的传播与其他国家对中国更深层次的认识与认可更加有利。

(三)我国高校应该不断革新教学的方式方法,培养更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长期以来,以书本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在我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很多中国学生在理论层面的造诣都非常高,但是一到实际操作时却难以将理论付诸实践。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绝大部分是想要学习一些中国特有的文化、技术,或是我国处于领先阶段的学科知识,以期日后运用。两者间的矛盾可能会使留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断磨灭其学习热情,以致其来华学习的初心难以实现。所以,在留学生的教育方面,除了书本知识的传授,还应增加一些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如对于汉语言的教学,可以走出课本,举办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名著读书会、毛笔字书写以及一些要求留学生实地研究调查的系列活动,将这一系列活动的成果按权重计入留学生综合成绩,予以评定。这样较为开放的、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式更能让留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思,不致荒废在华青春。

(四)我国高校还应该对留学生的管理模式有所改进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0/1012/440.html


上一篇:郑和下西洋前后中国航海指南的变迁*
下一篇:政策与活动 铺就中外交流“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