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试论华侨博物馆在当前华侨文化建设和人文交流(3)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华侨博物馆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观念和陈列展览,这也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文化及推动了华侨居住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华侨博物馆所反映的华侨历史文

华侨博物馆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审美观念和陈列展览,这也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文化及推动了华侨居住国多元文化的发展。华侨博物馆所反映的华侨历史文化,既是华侨华人传承、发展和丰富祖籍国历史文化的结果,也是华侨华人与不同国家、种族的历史文化交融的结果,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感染力。华侨博物馆的文物文献资料来自世界各地,融合了多种文化和美的元素,举办的活动丰富多彩,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文化和艺术生活。如北加州在美华人博物馆邀请华人历史专家以及曾在美利允市华埠居住过的老华侨举办讲座,讲评加州华人历史,就十分有利于传承华侨历史文化,发展华族文化,真实再现华侨精神风貌,促进当地多元文化的发展。所以说,华侨博物馆是开展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及多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五、发挥华侨博物馆在公共外交方面的窗口作用,为树立我对外良好形象和增强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服务。

华侨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机构,面向世界各国观众开放,能对观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海内外观众包括外籍人士通过华侨博物馆的展示和服务,在获取有关华侨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必然获得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价值理念及文化观念等信息,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华侨及中国的正确观念和良好形象。华侨博物馆分布广泛,国内36家华侨博物馆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国外30家华侨博物馆分布在亚洲、美洲、大洋洲、欧洲的10个国家,华侨博物馆所处地点不同,所表现的华侨历史文化也存在差异,但都是中外文化融汇贯通的产物,是所在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容易为不同种族和人群所理解和认同,为世界各地观众所乐于接受。如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的展览涉及中俄两国政治、军事、经济建设、文化艺术、人文地理、友好交往和隐蔽战线等方面内容,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参观后表示:“这个纪念馆办得好,内容丰富,史料记载全面,完全体现出当年中俄两国人民的互助互爱的精神。”广东华侨博物馆展示了古巴华侨对当地革命和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参观后留言:“谨向参加古巴独立战争的华侨华人致敬,他们永远地拉近了中国与古巴之间的距离。我们两国友谊真挚,历史渊源悠久,永远团结在一起。”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参观广东华侨博物馆也留言:“华侨华人对新西兰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留学生安娜连续两天参观广东华侨博物馆后留言:“这是一个精彩的展览!它展示了世界各地华侨对现代世界所作的贡献,我非常欣赏博物馆所阐释的反映华侨生活的历史文物文献。”可见。以华侨博物馆为平台宣传华侨历史文化和中华文化,推介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文化内容,对树立中国及华侨华人良好形象就极为有效。

同时,华侨博物馆作为其他族裔客观公正地认识华侨历史文化,增进对华侨华人了解和尊重的重要场所,也十分有利于培养我开展公共外交的依靠力量及对华侨和中国友好的力量。目前有5000多万海外华侨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他们是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重要桥梁,是中国开展公共外交及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依靠力量。由于某些原因,有些国家的政府和民众对华侨真实的历史和所作出的贡献缺乏了解,甚至存有从自身宗教、种族等观念出发的片面理解和错误观念,而华侨博物馆全面、真实地展示的历史文化,是华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及贡献当地的客观体现,是驳斥排华、反华、仇华的重要依据,十分有利于各国政府和民众了解历史真实,澄清错误认识,形成对华侨华人及中国的正确观念,进而有利于华侨华人在中外交往各个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加拿大华人争取当地政府的重视,制作“我是谁”的专题展览,在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广州等地展出,加拿大卑诗省省长简惠芝对展览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就十分有利于华侨文化在加拿大主流社会得到认同和发展。广东华侨博物馆开馆以来接待了美国华裔民选官员访问团、澳大利亚、新西兰、古巴、厄瓜多尔等多国驻我国的使领馆官员、海外华文媒体采风团以及华裔新生代企业家和青年侨团领袖等与所在国主流社会联系紧密的嘉宾,他们都表示,参观后加深了对华侨历史和中华文化的了解,在宣传和推介中国方面底气更足了。所以说,散布在世界各地的承载了优秀中华文化的华侨博物馆,是我有关各方通过他国国民包括政府官员和普通公民的印象、观念、力量来影响他国政策,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窗口。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0/1120/542.html


上一篇:天涯难隔骨肉情——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出访秘
下一篇:中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