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航海文献与中外交流互鉴”学术研讨会综述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外航海文献的发掘、收藏、整理与出版,一直是东西方海外交通史研究持续关注与不断推进的学术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一领域得到学术界前所未有的

中外航海文献的发掘、收藏、整理与出版,一直是东西方海外交通史研究持续关注与不断推进的学术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一领域得到学术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尤其是航海针路簿、涉海碑铭、海洋舆图以及闽粤侨批等民间文献的发掘和研究,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焦点。一批批珍贵的民间航海文献得以整理出版,也为推进海外交通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为进一步发掘和深入研究航海资料,丰富“海上丝绸之路”和海洋文化领域研究,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主办,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联合承办的“航海文献与中外交流互鉴”学术研讨会,于2018 年10月15日至17日在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召开。

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海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闽南师范大学、南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温州大学、海洋出版社、中国航海博物馆、黑龙江社会科学院等高等院校、博物馆及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近30人提交了论文,参加会议的还有社会人士及泉州地方相关单位的专家等。

开幕式由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海洋出版社编审刘义杰主持,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陈尚胜教授、《海交史研究》新任主编谢必震教授、泉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兼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陈尚胜在致辞中指出,航海文献是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的基础性史料,在大数据时代,对航海文献进行整理和校勘是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3月14日在联合国讲话的基本精神,在泉州这样一个中外文化汇聚的海上丝路港口城市来探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问题,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现实意义都是很重要的。

《海交史研究》新任主编谢必震表示,2019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恰逢泉州海交馆建馆60周年,同时也是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成立40周年。多年来,海交史研究的学者在“一馆一会一刊”模式的促进下成长,一馆一会一刊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收获成果的田园,是学术出彩的舞台。2019年《海交史研究》将改为季刊,改版后的《海交史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都将进一步提升。他还表示,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奋斗的时代,值得大家为之努力。

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馆长丁毓玲指出,海交馆作为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在发展会员、沟通专家学者、组织学术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海交馆也因为有研究会强大的研究力量作为学术支持,在加强国内外学术界的联系、自身研究队伍建设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海交馆的年轻学者参与了大量研究会秘书处的工作,从中得到了锻炼,不断成长。由于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本次研讨会由国家文物局水下遗产保护中心共同承办。今后,研究会、海交馆还将扩大和其他相关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为年轻学者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为推动中国海交史研究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分六组进行报告与评议,与会学者分别就海路针经、海洋图像、南海及印度洋海域、东亚海域、造船技艺、侨批文献等诸多学术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对话。现就各文所论要点概述如下:

(一)海路针经与海图专题研究

海路针经作为古代航海舟师在传统木帆船时代重要的航行指南,不仅是无数舟师火长长期航海经验的积累,也是古代海外交通航海成就的概括。海图则是直观反映着人们对海洋、海上贸易路线以及海权意识的认知。随着历代海路针经的整理出版与海图的不断发现,这一议题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

单丽(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异源杂流:海道针经的撰述与流传》一文中,重点探讨了海道针经的产生、流传以及散布过程,认为原始海道针经的母本极有可能是多源的,在其形成后的流传过程中,也不拘于单种扩散及传承方式,而是基本处于一种交相汇流的杂流状态,其内容也会因抄录之人的个人取舍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汪前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论文《<顺风相送>航海名词术语系统分析》,通过系统研究《顺风相送》的文本,将此书的航海名词术语初步归纳为十三类:针路簿名称、海洋地貌术语、海洋水文术语、海洋气象术语、船舶术语、方位术语、时间术语、航路术语、操作术语、位置术语、测量术语、祭祀术语与评价术语等。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0/1020/476.html


上一篇:“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如何被突破的
下一篇:传承千年文明 铸就国之瑰宝 ——浅谈丝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