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钢琴发展的新历程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中国积极开展了国际的艺术教育交流与协作同享活动,这使一个全面开放的音乐教育和艺术交流的良好环境很快形成。中国钢琴家走向世界的机会增多,他们纷纷赴德、奥、美、俄、澳大利亚、日本和东欧进行讲学、演奏或访问,著名的有吴乐懿、朱工一、周广仁等。1980年我国选派年轻的钢琴选手参加了波兰第十届肖邦钢琴比赛,自此中国结束了中断近20年不参加国际钢琴比赛的历史,接着,国内一些素质好、天分高又勤学苦练的钢琴学生脱颖而出,被选派参加各种国际比赛,且不断取得优异成绩。
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接受外来的钢琴文化这一种子,播种在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土壤里,历经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和汗水浇灌,已经使中西融合的中国钢琴艺术幼苗开始茁壮生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到钢琴文化,丰富他们的文化内涵,这对钢琴教学的帮助是很大的。
二、钢琴教学教法的研究
就目前中国钢琴教学来说,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有部分教师的教学局限于自己不成熟的经验和体会,往往是自己当初是怎么学的,就怎么教,自己是怎么弹的,就教学生怎么弹,也就是教师喜欢怎样就教学生怎样,像是民间艺人的传授方法。但这种主观主义钢琴教法的长期流传,在客观上阻碍了钢琴艺术水平的提高,也造成了钢琴教学理论领域的一潭死水,因此,我们必须从这种误区中走出来,要以正确的视角看待钢琴的“教”。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本”,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将钢琴教学的基本环节牢牢抓住,在这些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引导”,教会学生自己去抓这些基本环节,也就是教会学生“学”。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力
如果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弹,那我们教出来的不是“人才”,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弹琴机器,试想只会机械的弹奏,而对自己演奏的音乐毫无敏锐的感觉能力,何来演奏成功。所以教师一定要打破上课时只讲肌体操作和音符的局限,使学生能在音乐的感性和理性两方面都得到生动扎实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充分的得以发挥,这才是钢琴表演艺术的基础。
(二)把培养学生强烈的演奏欲望放在重要的位置
信心与兴趣是攻克一切困难的保障,有信心学生弹琴才会有热情,有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去探索,把自己的东西主动加入到作品当中。要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教师最好尽量避免把乐曲的许多细节都固定得死死的,避免对一切技术手法都从纯机械的角度去教学。其次,每次上课至少要学生完整地正式表演一遍,而且无论如何也别打断他,每次表演以后,老师的表扬与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是语言,可以是动作,即使是一个微笑,对学生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所以,请不要吝啬你的赞扬。最后,要注重从“头”开始,从“小”开始,循序渐进,应从一开始,在学生们把音符基本上弹准确以后,就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三)重视培养全面的演奏技能
培养全面的演奏技能是钢琴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衡量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面。在以往的教学环节中,有的教师往往单凭学生弹奏少数乐曲就判定学生的演奏技能,这是片面的。演奏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攻坚战,应贯穿在教学的始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弹奏方法,这是基础,在此之上,让学生掌握熟练而全面的演奏技术,最后才能上升到实际的演奏能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备足课,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小到要如何恰如其分地掌握好按键的“发音点”,如何把按键动作做到放松,大到对教学进程中学生出现的演奏和练习时的心里状态、思维过程等,教师都要细心观察,合理引导,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顺其自然的接招,这个过程虽漫长,但不失科学。而掌握多种演奏方法的最好训练途径不仅在“科学的练”“科学的教”,还在于要“科学的选择”,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乐曲进行弹奏,这一点很重要。
(四)科学合理的安排教材
在教师备课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备教材”,如何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选用不同教材,不应保守,一成不变。对于基本练习、练习曲、乐曲这三大类教材,我觉得既可以有所侧重,又可相互配合,互相补充的选用。而且对精与泛,多与少,深与浅,难与易以及要求的严与松,都要适度。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0/1222/556.html
上一篇: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研究综述
下一篇:明代木刻书籍版画艺术
中外文化交流投稿 | 中外文化交流编辑部| 中外文化交流版面费 | 中外文化交流论文发表 | 中外文化交流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外文化交流》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