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毛泽东的外交思想对当今中国外交的影响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创建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主席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运用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创造性的提出了新中国外交要

创建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关系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主席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运用到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创造性的提出了新中国外交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并且独立自主,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基础。

去除旧中国耻辱外交的影响(“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的涵义是“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8),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44页。)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涵义是,要在彻底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及其影响之后,再让外国客人进来,我们要在互相尊重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简单来说,“另起炉灶”侧重的是“赶出去”,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侧重的是“请进来”。

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一边倒”、独立自主)。建国之初,由于美国政府推行与中国革命为敌的政策,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苏联“老大哥”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这一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苏联成为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为我国最初十年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与苏联结盟是战略上的联合,目的是“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复辟阴谋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页。)目的是威慑各资本主义国家,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允许苏联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指手画脚。事实上,中国在处理对苏关系中,仍然保持了新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地位,从未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做出过有损主权的让步。

审时度势,维护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向往和平,但又不相信和平,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很快就要爆发,全世界人民都陷入了恐慌之中,中国人民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主席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冷静观察,正确地得出了战争危险虽然存在、但世界和平力量将压倒战争力量,特别是原子战争有可能被推迟或被制止,和平可以得到维持的观点。他说:“争取和平是我们的共同目的。现在我们还不能说和平可以永久地维持,我们先说维持15~20年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原子战争不好,不打这个战争是有可能的。”(1959年10月14日《毛泽东会见波兰党政代表团团长萨瓦茨基等人的谈话》)。这些结论给当时正处于战争恐慌中的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以希望,表明了中国人民把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新中国外交的最大目标和愿望。

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

50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敏锐地注意到,亚非拉地区一些新兴民族主义国家的力量正在发展壮大,逐渐会成为影响世界格局的一股新兴势力。经过一系列严密的思考和讨论,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交朋友的重点应该是亚非拉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毛泽东把支持亚非拉人民反帝、反殖民主义、反霸,把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斗争,看作是中国人民份内的责任。在1956年9月15日召开的中共八大开幕式上,毛泽东宣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

巨大的成效,深远的影响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之时,只有屈指可数的十几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经过二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当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世界上已有110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开展了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往来。

首先,在1949~1976年期间,在毛泽东主席的指导下,我国沉着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坚持独立自主的新型外交,逐步在国际上站稳脚跟,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成为了世界上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第二,中国坚定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习近平主席曾应德国科尔伯基金会邀请,在柏林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几十年来,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在政策上是这样规定的、制度上是这样设计的,在实践中更是一直这样做的。习近平表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中国用实践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1/0409/709.html


上一篇:周恩来在抗美援朝中的外交贡献
下一篇:中越同志加兄弟关系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