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打捞不应被遗忘的故事,纪实文学《兰台遗卷》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5-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李俐 这封匿名信引起了李彦的好奇,在此后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她被数不清的悬念牵引着,搜集海量琐碎资料,遍访国内外相关人士,试图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李俐

这封匿名信引起了李彦的好奇,在此后长达六年多的时间里,她被数不清的悬念牵引着,搜集海量琐碎资料,遍访国内外相关人士,试图为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遗留下来的几个谜团寻找到答案,最终通过《兰台遗卷》揭示了一段血雨腥风却又不为人知的历史,发现了一场看不见但感觉得到的国际运动。

近日,李彦的长篇纪实文学《兰台遗卷》出版,作者通过跨越大洋、涉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调研,用“探秘”的形式挖掘到了80多年前的历史真相,从独特视角阐释了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内容。

在写作中,李彦将目光投向神秘历史的同时也聚焦繁杂的当下,不乏对人性、理想与信仰的审视,对中西方文化意识差异、人类与自然共存共荣等现象的思考,让人掩卷不胜唏嘘,又遐想无限。

比如,抗战期间,在一位香港主教眼中,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何时起,这位主教开始喜欢上阅读毛泽东的著作?因为哪些事情,这位主教由曾经对国民党抱有过良好的期望,最终却转变为彻底丧失信心,进而判断出毛泽东会取得胜利?对于这些趣闻和问题,作者展示了一些独特的答案。

流程编辑:u099

“必须承认,在《兰台遗卷》中,我未能解开历史遗留的所有谜团。有些东西,只能留待读者中的高人去解惑了。”李彦希望她数年来的努力,能够告慰那些为了理想而牺牲奉献的人们。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对外合作交流局局长杨明伟认为,《兰台遗卷》是李彦呈现给世人的历史“探秘”,“书中与历史对话、与档案对接、与亲历者对应,记述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白求恩等等,却淘出了许多我们不知道的趣事,描述了一些大家不了解的细节,因而印证了我们都熟悉的大事。”

在《兰台遗卷》中,李彦写到了何明华与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友谊和交往,尤其是两人会谈的详细内容涉及中英关系、香港问题等,均为中国革命历史中被遗漏的珍贵史料。她也通过对数位白求恩家族亲属的采访,进一步丰满了英雄人物的心灵世界,阐释了中加两国人对白求恩精神的不同解读。书中还提到,白求恩1927年亲笔绘制的一批画作,在加拿大医学界产生了宿命论流言,并流传了很多年,李彦在寻找失踪画作的过程中,对流言的真伪进行了核实与解析,澄清了流言。

作家李彦1997年起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执教,长期致力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她在介绍创作《兰台遗卷》的起因时说:“2014年初秋,我所任教的大学突然收到了一封匿名信,指控一位移民到加拿大多年的华裔女性。”那封匿名信针对的是被该校尊为楷模的首位受封的圣公会女牧师李添嫒,由她牵扯出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籍香港主教何明华。而围绕这位主教的,则是抗战前后一众活跃于中国乃至国际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和一系列扑朔迷离、险象环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黄友义说:“这不是一本描绘战争与革命的史录,然而作者让读者见证了在中国、在加拿大曾经轰轰烈烈的流血牺牲。她为读者描绘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群体,回顾了那个令人噤若寒蝉的白色恐怖时代,让读者结识了故事人物的亲朋和背后的战友,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太行山区抗日的艰苦卓绝,边远小城的寂寞,伦敦教堂深处的决定,看得见的战场硝烟和看不到的车祸谋杀,以及感觉得到却看不到的隐蔽战线的腥风血雨。”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zonghexinwen/2022/0525/910.html


上一篇:共话青春同成长——陆军工程大学中外学员军事
下一篇:香港旅发局推出“艺聚香港”活动 旨在打造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