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外酿酒科技交流史的一页方心芳留学时期的活(2)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方心芳达到欧洲的具体时间,因资料缺乏,尚难定论。但从《海王》刊发的系列信件来看,当是在1935年9月中旬之前抵达比利时。9月17日,方心芳曾写信回

方心芳达到欧洲的具体时间,因资料缺乏,尚难定论。但从《海王》刊发的系列信件来看,当是在1935年9月中旬之前抵达比利时。9月17日,方心芳曾写信回国,但《海王》并未刊发,推测是报告抵达比利时及沿途见闻。10月19日,再次写信回国,报告入学情形及与鲁汶大学专家面谈情况。因为鲁汶大学酿造科科长在欧洲考察未归,而其入学因情况特殊又必须由酿造科长办理才行,所以直到是日方才办理妥当[22]。实际上,根据方心芳后来的通信报告,其时比利时大学每年有3个假期,年假半月,春假20天(4月6日至4月26日),6月中旬放暑假,7月初年考,10月中旬开学[23]。则其入学时期,并未推迟多少。而从其后在欧洲的游历情况来看,可知其在鲁汶大学的学习,只有一个完整的学年(即1935—1936学年度)。

在1936年11月10日的信件中,方心芳已经收到荷兰菌种保藏中心的回复,欢迎前往研究,预计在12月20日前后离比[24]。但直到1937年元旦才离开比利时,于当日下午抵达荷兰巴恩。4日见到菌种保藏中心主事者,安排相关事宜[25]。1月22日,方心芳回到比利时。本定2月中旬去法国巴黎,但季也蒙(Guilliermond)教授回信说最近二三星期内研究室内无空位置,让3月10日前后去,预计工作六七星期。在去法国之前,准备去英国观光访学三四星期,离开巴黎后去德国一月左右,然后到各国参观约二星期,再去丹麦嘉士伯研究室,到7月12日在荷兰出席世界农村工业大会后回国[26]。1937年4月14日至15日,方心芳短暂离法去布鲁塞尔宣读论文[27]。5月28日,方心芳从法国回到比利时,将行李2件交法国邮船公司寄往天津,决计31日前往德国柏林,然后去丹麦。在丹麦月余后去荷兰参加会议,取道马赛乘7月23日法国邮船回国,预计8月22日到上海。方心芳1937年5月30日信件并言“船票已购妥,故决不致改期”[28]。有文章说:“抗日战争爆发时,方心芳正在丹麦,当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后,他立即中断了在国外的访问研究,匆匆赶回祖国,参加伟大的全民抗日救亡斗争”[29]。此说流传广布,在关于方心芳回国的描述中几乎都是类似的笔触[30]。但实际上,早在1936年底,因想取道日本参观日本各大学的微生物学研究情形,必须赶在学校放假之前,方心芳就已经决定提早回国,预计在5月或6月离开欧洲[31]。后因决定去荷兰参加世界农村工作会议,故回国船票购在7 月23日,且早在5月30日之前便已购妥。故此说虽能显出方心芳的爱国之心,但却与实际相去甚远。

1937年6月6日晚,方心芳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次日到后便去嘉士伯。可知其在德国的时间前后仅一个星期,且“多牺牲在普通性质的参观上去了,因为学术的参观,要经过官府的允许,没有时间等待他”[32]。至于方心芳在丹麦停留的具体时间及在荷兰参加会议的情况,因公开资料未见,故难定论。但其在嘉士伯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判断最多也就一月左右。

由上可知,方心芳的具体留学日程及路线大致为:1935年夏秋间离国到达欧洲,10月19日办理入学,在比利时鲁汶大学酿造科学习一学年(1935—1936学年度)。其后便是联系各地参观考察及开展实际研究工作。1937年1月1日至22日间在荷兰巴恩菌种保藏中心。二三月间去英国参观访学,但具体情形不知。3月中旬至5月底在法国季也蒙教授处做研究。6月初在德国一周,随即赴丹麦嘉士伯研究访学。7月12日出席荷兰世界农村工业大会,23日取道法国马赛回国。严格意义上来说,用“游学”来描述方心芳的这段经历更为合适。

3 留学时期方心芳的活动与学术

与胡适、梅贻琦等留学美国的“庚款生”相比,方心芳明显属于另外一种类型的留学生。他们并没有拿到国外大学的学历学位,但又是官方委派的性质。在国外所处的时间相对较短,所做的也多是应用性质的研究。在目前关于近代中国留学的研究中,多是关注胡适、梅贻琦一类,或者是长期游学而又没有获得国外学位学历的陈寅恪、傅斯年等人。但对包括方心芳在内的这一类学者的留学生涯,缺乏足够深入的研究。方心芳虽然在欧洲仅历时两年,却是带着问题出去的,是在自身研究有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前往留学的。在这短短的两年中,其学习经历和思考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具有典型的个案意义。

3.1 与国外同行交流高粱酒工艺的改良方法

刚到比利时,方心芳主要在发酵室帮助教授们作关于酵素(enzymes)及生物化学方面的研究。他将高粱酒酿造的文章译成法文交给酿造学教授们,并与他们谈改良方法。教授们“都很谨慎,不见事不肯下断语”,但还是说出了改良的方向。虽然多是“老生常谈”,在国内时也想到过或曾尝试实践,说明了科学无国界的道理。鲁汶大学教授们对高粱酒改良的意见如下[23]: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1/0619/773.html


上一篇:中外医疗约稿函
下一篇:弘扬茶人精神构筑多元化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