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徐志摩与雪莱的爱情诗比较研究(6)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致歌唱的康斯坦西亚》(To Constantia,Singing)、《印度小夜曲》(The Indian Serenade),以及徐志摩的《云游》《她在那里》《新催妆曲》等。而对于思念,

《致歌唱的康斯坦西亚》(To Constantia,Singing)、《印度小夜曲》(The Indian Serenade),以及徐志摩的《云游》《她在那里》《新催妆曲》等。而对于思念,二人亦都表达了求而不得的郁闷与哀悲,如徐志摩的《落叶小唱》《呻吟语》《客中》以及雪莱的《爱的哲学》(Love’s Philosophy),此为二者心理上的相通。其不同在于,一方面,对于表达追求,雪莱习惯采用“赞美法”,而徐志摩习惯采用“苦闷法”,前者意在表达“你多美”,而后者意在表达“我想你,我多可怜”;另一方面,徐志摩著有一类“跪舔”(网络词语,表明卑微的爱)心上人的诗歌,雪莱则没有。在意象上,徐志摩常将爱人比作圣洁自由的意象,而自己是卑微者。《云游》中,爱人是自由美丽的云,自己是大地;《为要寻一个明星》中,爱人是一颗明星,而自己则是黑暗中的被照亮者、追赶者;《珊瑚》中,作者是“沉在海底下”的“珊瑚”,而爱人是召唤者;《雪花的快乐》中,作者是轻盈态、依附态。综合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在追求过程中,徐志摩的诗歌展示出来的心态是严重的低位,而雪莱至少是平等位。2.失恋徐志摩表达失恋的诗歌共五首,《你去》一诗表达了分手时诗人的不舍以及对彼此的宽慰;《翡冷翠的一夜》通过不住的呓语,写出了分手时潇洒和不舍交织的矛盾感;《偶然》一诗表达了自己离别之后的淡然,并把自己比作“云”,对方成了被“投影”者;《枉然》对爱人背叛他表达了斥责;《活该》表达了自己已经不爱对方之后的百般嫌弃和分手的决绝。而雪莱的诗作《致——》(To——)中,有一句求爱人重新给予希望、给予怜悯的话,表达了对于曾经的她和曾经的美好的眷恋,如“and mocks the heart,which yet is warm,/with cold and silent rest”(以它冷漠、寂静、无声的安息/嘲弄我依旧热烈的痴心)写出了曾经的美好对于内心的折磨;“I weep——my tears revive it not/I sigh——it breathes no more on me”(我哭泣,泪水不能使它复生;/我叹息,你不再向我吐露气息)写出了面对分手现实的绝望和无助。《当一盏灯破碎了》(When The Lamp Is Shattered)及《音乐,当温柔的余音消失之时》(Music,When Soft Voices Die—)两首诗歌,不但写出了失恋不可复合的痛苦,也表达出了作者借由痛苦生发的对于爱情无常的审视,以及反思了爱情对人造成的伤害。综合来看,面对分手,雪莱更痛苦一点。徐志摩针对别人提出的分手是斥责的,对于自己提出的分手是洒脱的。故在此方面,徐志摩处于心理上的高位,而雪莱处于平等位甚至低位。3.关于“情泪”的不同表述二人诗歌中都出现了“情泪”的意象,但是此意象在二者诗歌中的分布不同。徐志摩的“情泪”体现于追求之中,表达思念之苦,求而不得;雪莱的“情泪”体现于分手之后的悔恨和绝望,如《咏一朵枯萎的紫罗兰》(On ADead Violet)中的诗句,又如《懊悔》(Remorse)一诗中有“pour bitter tears on its desolated hearth”(对着荒凉的炉台流涕痛哭)等。(二)对爱情本体的书写爱是什么、爱的特点、爱与欲的关系、爱与婚姻、爱的作用,这一系列问题是爱情诗中对于爱的本体认识的探讨。1.相同点(1)对女性魅力的赞美和指向肉欲的书写徐志摩的诗歌中大胆涉及女子性感的描写以及亲吻,如《两地相思》《鲤跳》;而《春的投生》和《别拧我,疼》则直接指向了性的活动,是性爱的艺术化、夸张化的表达;《我等候你》中有“我要你火焰似的笑,要你灵活的腰身”。雪莱同样如此,《印度小夜曲》中的“let thy love in kisses rain/ on my lips and eyelids pale”(让你的爱在吻的密雨里降落,/落在我苍白的嘴唇和眼皮),以及“breathing”(呼吸)、“heart beats”(心跳)都指向了肉体;《爱的哲学》中“What are all these kissings worth/if thou kiss not me?”(如果你不肯吻我,这些吻还有什么意义),表达了对热吻的渴求;《致夜晚》(To Night)中的“Kiss her until she be wearied out”(不断吻她吧,直到她困倦),同样表达了爱情生活中对于爱吻的渴望;《致索菲亚》前两段赞美了索菲娅的衣着与肢体之美。可见,两位作家对于爱情中的性与欲都是不排斥、不回避的,大胆地将其视为爱的一部分。但是,雪莱的女性描摹总体上缺乏徐志摩的灵性,虽然比喻精巧典雅,但是偏静态,有些许呆板;而徐志摩则用“点地的轻”“一身的笑”“俏丽的摇”等一连串细致的动作描写将少女的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0/0909/337.html


上一篇:锡剧《紫砂梦》造型设计论
下一篇:谈谈我身边这一群学唱快板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