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徐志摩与雪莱的爱情诗比较研究(9)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关雎》)、“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五首·其四》)、“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更有汤显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的“情至观”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不情痴则不敢言情。那么,是否可以说写法的不同必定导致雪莱和徐志摩在深刻性上有高下之分呢?不一定。雪莱的理性和深入的确可以带来对于爱情的反思,通过思维引导读者走向深刻。但是中式的、对于爱情的沉浸式的描摹,同样也可以通过直观感知的方式使读者共情,从而引导读者的思考。如《我等候你》一诗,在情感的狂奔滥泻之后,读者感叹作者的痴情与疯狂,同时亦会不自觉地走向思考:“为什么爱情会使人如此疯狂?”进而,读者会产生对于“爱情双方强弱是否均等及其后果”的思考,这与《当一盏灯破碎了》中以语言直接议论“爱情对弱势一方的影响”的效果相同。直抒胸臆式和含蓄感知式只是方法的区别,其地位并无高下。(二)如何看待徐志摩和雪莱心理上的“低位”和“高位”面对心上人,徐志摩作为追求者,在情诗中展现出了被动姿态,央求女神的垂青。除却其个人气质以外,身为男性以弱势口吻写作情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汉魏六朝留下的男性以女性口吻抒发闺怨之情的诗歌传统。以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衡量,中国文化呈现出女性气质(Femininity)多于男性气质(Masculinity)。而不爱之后,对于抛弃别人,徐志摩心理呈现出了“高位”,被分手的女性成为央求者。除却徐志摩本身风流的个性,其文化元素还可追溯到儒学传播带来的男女地位的不平等,男子的风流与女子的深居简出随着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和思想深入人心。不止伦理角度,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也影响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女性形象,除了天真烂漫的少女,其余为深居宫闱的怨女,如“白日在天光在地,君今那得长相弃”(张籍:《吴宫怨》),思念爱人的妇女,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以及流落风尘的女子,皆是爱情生活中的渴望被拯救者。“女性气质”与“男尊地位”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可以做到不矛盾地并存,但在徐志摩的时代,他想要追求的城市女性已经获得了身份上与男性的平等,有选择的权利,面对此,徐志摩只能示弱;而现代社会保证了分手的自由,提出分手的一方属于受保护者,所以此时“男尊”思想便可露头。反观雪莱,他在追求之中保持着“平等位”的心态,失恋后则是“低位”的心态,女性的地位始终是有所保证的,没有被过度抬升,也没有被贬低。此绅士气度与中世纪遗留的骑士精神有关,众骑士对于贵妇的献媚,使贵族女性获得了中世纪其他地区妇女难以企及的地位。面对需要守护的、心爱的女性,骑士会发扬绅士尊重女性的精神,此精神便作为一种深层的心理结构流传下来。(三)如何看待两人都具有但方式不同的女性书写爱情诗首先要完整真实地表达爱情,而在这个过程中,对女性的赞美是必不可少的,中外诗歌传统皆是如此。且不说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抒情诗具有表意豪放、不避讳肉欲的特点,中国古人中以“严肃文学”见长的杜甫和辛弃疾,亦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等性感灵动的句子。至于雪莱和徐志摩表达方式的不同,是因为雪莱和徐志摩分别深刻地受到欧洲诗学和中国诗学的影响,不由自主地带有其个人特色。崇尚个人征服自然,强调社会的民主,这种注重个人发展、个人价值的倾向在古希腊便可见端倪。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群像只是一群纵欲但拥有超自然力的人,他们会为了原始欲望争斗,而并非为了大义。注重个人的心理,在诗歌上便可体现为对“酒神精神”的强调。强调个人情绪的畅快宣泄,使抒情诗走向了一种直白的“咏叹”。雪莱对于女性美的直白描写即体现了此特点,因为诗人个人的想法、情感本身就是价值,所以无须隐藏。而徐志摩“新月派”注重“绘画美”,以辞藻渲染气氛,以动人的意象抒情,可视为对于中国传统诗学的回归。由于“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文学批评传统,中国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甚至于描写恋情的抒情文学,始终面临着来自社会道德的审视,这便使抒情文学走向了内化的情感隐匿。宋诗言理,而为了抒情,文人自觉转向了婉约词,以意象、意境的塑造表达情感,而由此产生的幽微难言、余韵无穷的审美成为诗歌主流。这便使得深谙“绘画美”的徐志摩,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惜费尽笔墨,用各种美好意象形容心上人,而不止步于对“唇”与“腰身”的描写。(四)如何解释二者爱情诗的诸多相似对于徐志摩和雪莱爱情诗的诸多相似,可以从“文学影响”的角度解释,如徐志摩作品里对于爱吻和女子肉体的静态描述,就有雪莱等英国诗人的影子。而在其他方面,如为何二人都重视爱情体验,并试图把爱情体验升华为爱情的全部?为何二人都有把爱情上升到信仰与救赎的倾向?有一种可能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0/0909/337.html


上一篇:锡剧《紫砂梦》造型设计论
下一篇:谈谈我身边这一群学唱快板的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