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霓裳才媛阶层晚清出使日记中的西方女性(2)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了化装舞会的华服,当时西方女性中流行的袒装更是予清朝驻外外交人员以强烈的外在冲击和心理震撼。同治五年,清政府首个西方考察团的带队斌椿,

除了化装舞会的华服,当时西方女性中流行的袒装更是予清朝驻外外交人员以强烈的外在冲击和心理震撼。同治五年,清政府首个西方考察团的带队斌椿,初抵巴黎,见到姗姗前来的法国官员的夫人们,“无不长裾华服,珠宝耀目,皆袒臂及胸”*斌椿:《乘槎笔记》,谷及世校点,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0页。。其后,抵达英国的斌椿入宫觐见女王,所见英国命妇也是“衣红绿杂色,袒肩臂及胸”*斌椿:《乘槎笔记》,第27页。。连一向在日记中甚少记录女性和女性着装的驻英公使郭嵩焘,在记述谒见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场景时,也仔细描绘了白金汉宫里的袒装画面:“惟君主着长衣。余皆露两肩及胸背于外,而结束上衣于两乳垂处,紧约其腰,曳裙委地八九尺。”*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第122页。作为郭嵩焘副手的副使刘锡鸿,描述在英国议会开幕式上的威尔士王妃“戴镂花钻石为额,绣甲,袒露两臂及胸背之半”;而“三公主绿衣姒,四公主碧阿他丽姒,绣甲袒臂”;“宦眷皆袒”*刘锡鸿:《英轺私记》,朱纯点校,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0页。。

对此,清朝驻外外交官的态度大抵分为两种,一种开明如郭嵩焘,虽不能完全接受,但仍以一种理性而包容的精神将“袒装”解释为“此间妇人觐见之礼也”*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第122页。,力图将赤裸女体及其背后所体现的西方女性身体文化,仍纳入传统“礼制”的大范畴之内。另外一种态度则以刘锡鸿为代表。这位反对洋务、抱持“以夏变夷”观念的士人,虽然也曾表示“西洋妇女以袒露胸背为至敬”,但是作为保守派代表的他,显然对袒装充满敌意和蔑视,例如他在日记里反复提及西方“凡妇女皆肉袒,不以男子挤拥为嫌”*刘锡鸿:《英轺私记》,第76页。。西方女性在此装束之下竟毫不避嫌,与男性发生亲密的肢体接触,实属大大的“逾礼”之举。受儒家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些男性认为,理想妇女应该是一个“向心型”的女性,她的闺阁是被隔离的,她的任务是“齐家”,因而理所当然地,她的身体应该是被掩蔽的、被保护的*正如曾纪泽在日记中谈及宴会礼仪时,坚持为了“男女远嫌”,中国公使眷属“只可间与西国女宾往来,不必与男宾通拜”,“不行握手之礼”,皆因“此一端,却系中国名教攸关”。《曾纪泽日记》(中册),刘志惠点校、辑注,长沙:岳麓书社,1998年,第804页。。正如儒家经典《礼记》中规定的“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礼记正义》卷27《内则》,《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462页。。无论是思想、个性、行为还是外表,女性都不应该是外放的、暴露的、张扬的。但是,这种儒家永恒女性形象在面对一群袒胸露臂的异国女性时,瞬间被无情地粉碎了。

从早期出使日记中对西方女性着装的描绘,我们不难发现,清朝驻外外交人员在大肆记录各种服饰细节,发出惊叹的同时,也时不时会流露出几许不悦的情态。除了上述一部分外交官对于袒装的批评以外,针对西方妇女过于注重外表、竞逐时髦的风气,他们也表达了颇多负面的评价。张德彝曾以英、法女性为例,说:“外国女子衣冠,多爱时款,或七日一易妆,或半月一改式,各国率以法京为标准。”*张德彝:《欧美环游记》,第128页。然而,清朝外交人员所信服的儒家妇德理论,《新妇谱》《妇女必读书》等广为流行的女教书早已对妇女提出了这样的告诫:衣裳装扮以俭朴为美行,以奢华特异为失德。如“宁不及时,毋过时。要于净洁中,常存朴素之意,不失大家举止”*陆圻:《新妇谱》,张福清编著:《女诫》,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第100页。,以及“妇人衣服,宜安本分。富而奢侈,服饰犯分,大不可也”*唐彪:《妇女必读书》,张福清编著:《女诫》,第121页。。面对泰西女子醉心华服美饰的社会风习,早期出使日记主要是从耗费金钱和败坏道德两个方面予以批评和否定。

一方面,清朝外交官们普遍指摘欧洲,尤其是英、法两国妇女因讲求时装造成金钱的靡费,如:“英国法国仕宦男女之奢费,较他国显而易见”*张德彝:《随使英俄记》,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长沙:岳麓书社,2008年,第803页。;“英俗太奢,妇女浪费,尤中国所无,衣裙一袭,动须银百余两,服之仅二次,即嫌不鲜,又换新制”*刘锡鸿:《英轺私记》,第315页。。更有一些贵妇人不惜为了舞会衣裳而一掷万金,如“侯爵拉夫人之衣,以钻石结成,其值三十五万元”;“侯爵满夫人之衣,以珍珠攒簇,其值二十四万元”*蔡钧:《出洋琐记》,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长沙:岳麓书社,2017年,第26页。。这样奢靡地改换新装,活脱脱就是吕坤《闺戒》里所嘲讽的“今日首饰明日毁,改样衣裳换样穿,怎过饥荒年”的“摇乔妇”*吕坤:《闺戒》,张福清编著:《女诫》,第87页。。在明清女教思想里,正所谓“不良之妇,穿金戴银,不如贤女,荆钗布裙”*吕得胜:《女小儿语》,张福清编著:《女诫》,第55页。。深深认同此种理念的清朝驻外人士也坚持:服饰的奢与俭是区分女性品行的重要标准。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1/0511/758.html


上一篇: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网球与外交
下一篇:三国演义真善和美的错位曹操周瑜和刘备性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