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银蹄金角犊子经》的中外传播及其衍变(2)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概括而言,《银蹄金角犊子经》所讲述的佛本生故事主要循着三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得到传播: (1)讲唱传播。主要通过宋元以来有关“金牛太子”的种种通

概括而言,《银蹄金角犊子经》所讲述的佛本生故事主要循着三种不同的形式途径得到传播:

(1)讲唱传播。主要通过宋元以来有关“金牛太子”的种种通俗佛本生故事作品,以民间讲唱的形式进行传播,包括通俗佛教讲唱、宝卷宣讲等,其内容、形式相对稳定。

(2)壁画流传。指该故事曾作为佛本生故事画被绘制于佛教窟寺殿堂而得传播,迄今仍有遗存。

(3)民间故事传播。以仍然留存于当代民间的多民族“牛犊娶亲”故事为主,核心情节虽与前代无大异,但具体情节各有差异,都已世俗化,失去了佛本生故事的特征。

为方便论说,这里以敦煌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银蹄金角犊子经》)为依据,概述故事主要情节如下:

栴陀罗颇黎国王在外的时候,其第三夫人生下太子,另外两位夫人设计用猫子调换太子,将太子喂食母牛。三夫人被打入磨坊做苦工。母牛生下银蹄金角牛犊,得国王喜欢,两位夫人又装病要吃牛犊心肝,国王令屠户杀之,牛犊求情,屠户以天帝释所变黑狗的心肝代之。牛犊逃出,行至舍婆提国,为王女招为婿,又与公主被逐出。牛犊、公主行至金城,脱去牛皮,变回人身,称作金城国天子。太子公主潜回栴陀罗颇黎国探母后,又集金城、舍婆提国两国兵马再赴栴陀罗颇黎国,讲明真相,救出母亲。国王让位出家,太子报恩,封屠户为国相。太子及母亲肉身成佛。两位夫人不思悔改,被天帝释惩罚而死。

后世传播的这个故事,无论是民间讲唱文本、宝卷,还是本生故事画、民间故事,虽然名称、形式、背景各有侧重变化,但核心情节都围绕嫉妒长妻谋害太子、太子托身牛犊、出逃、招亲、变回人身、讲明真相这几个情节展开。

二、佛本生故事的讲唱传播及变异

1.《第七地》与宋元明时期的本生故事讲唱

由目前所见的材料可知,宋元明清至民国的一千余年中,《银蹄金角犊子经》所讲述的佛本生故事在民间流传的主要形式,是民间的佛教通俗讲唱活动。这种讲唱活动起于何时,尚难确认,但从目前可知的最早文本——韩国存明刻本《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中,可看出一些端倪。

《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以下简称《十地记》),是记载释迦如来的十个最有名本生故事的集子。该书编成于元泰定五年(1328),编者不详[注]高丽大学藏明正统戊辰刻本后记提到“至今戊辰泰定五年”,即元泰定五年,公元1328年,由此可知编成时间。学者多认为可能是高丽人所编。笔者则认为是在中国编成后传入朝鲜半岛。参王晶波《从敦煌本〈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到〈金牛宝卷〉》,第70-81页。。其中的第七个故事,即“第七地”(韩国也称《金犊太子》),讲述的就是《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中的这个佛本生故事[注][日]牧野和夫、齐藤隆信《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分所藏同经断简と朝鲜顺治十七年刊〈釈迦如来十地修行记〉所收〈第七地 金犊太子〉について》,《日本实践女子大学文学部纪要》第45集,2002年,第1-24页;方广锠《关于〈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的若干资料》,《南亚研究》2007年第1期,第69-77页。。根据韩国高丽大学所藏明正统十三年(1448)的重校本来看,这里采用的已是讲唱体式。如:

普满夫人身怀太子,已八个月。奏曰:“我王回宫,妾当一子迎接。”王大喜。普满夫人有偈:

小妾今朝奏我主,千般巧计未为奇。

锦衣岂用扶王社,花果焉能壮帝基。

贱体方娠怀圣子,秋来决定降金枝。

大王一日回鸾驾,我在御前献子儿。

大王闻奏,欢喜非常。敕赐产婆一人、画烛千条、金炉百鼎,安排普满宫内:“如是果降太子,赐作正宫王后。”

这个体式,改变了以往《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中的散文叙述形式,在散文叙述中插入大量诗偈,散文以叙事说白为主,诗偈以重复强调、状景抒情为主,韵散相间,文白配合,使故事表达更加生动。这正是典型的民间讲唱作品的特点。这种讲唱体式,在晚唐五代时已经非常流行,敦煌保存的变文、讲经文多采用这种体式。

《第七地》的这种讲唱体式,无疑代表着它所校订刊刻的明代中前期的时代特点[注]该刻本序言称“大明正统戊辰端阳,伊府用梓,命工刊行”,可知刊于明正统十三年,即公元1448年。。但有关高大本《十地记》,实际上牵涉两个时间:一是《十地记》的编成时间元泰定五年(1328),一是该刻本的刊刻时间明正统十三年(1448)。从明刻本序言中“少室山人夏暇览之,芟削繁词,从新校正”的话来看,该本对底本所做的仅是删订校勘工作,并未改变其原来的文体形式,所以我们可以判定,“第七地”所反映的,其实是元明两代该佛本生故事在民间讲唱传播的形式。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0/1028/503.html


上一篇:中国古代外销瓷概述及研究现状
下一篇:国内外足球题材电影梳理、比较及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