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Navigation

刊名:中外文化交流
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ISSN:1004-5007
CN:11-3004/G2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005423
期刊分类:精品文化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三国演义真善和美的错位曹操周瑜和刘备性格的(7)

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除了两位大师,毛泽东对《三国演义》也深表忧虑,他认为把曹操写成一个奸雄、坏人十分不妥,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英雄,在三国军阀混战的时候,曹操

除了两位大师,毛泽东对《三国演义》也深表忧虑,他认为把曹操写成一个奸雄、坏人十分不妥,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英雄,在三国军阀混战的时候,曹操对平定北方的混战,奠定中国统一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基础来说是有重大历史贡献的。

这一点,你们可能没有什么具体的感觉。你们不知道,军阀长期混战,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多大的灾难啊。当时的黄巾军,说得好听一点,是农民起义,说得不好听,就是一群饥饿的土匪。抢到粮食就吃,吃饱了,就乱糟蹋。战乱起于饥荒,战乱更加重了饥荒,导致人吃人的惨剧,《三国志》引《魏书》曰:

自遭荒乱,率乏粮谷,诸军并起,无终岁之计,饥则寇略,饱则弃余。瓦解游离,无敌自破者不可胜数。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③

农民造反军没有长期打算,饿了就抢,吃饱了就丢,弄得部队有时只能吃水草和蛤蚌之类,哪里吃得饱啊。至于老百姓,那就更惨了,“民人相食”,就是人吃人啊。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艺术形象却被认为是“奸臣”。由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在广大读者心目中,曹操就不是一个好人。几年前,易中天在中央台“百家讲坛”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他认为《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历史上的曹操是两个人,《三国演义》的一个致命伤就是把曹操丑化了。④

对《三国演义》的否定,大致可分为几个方面,第一,就是从历史方面,说它不真实,歪曲了历史上的英雄曹操。第二,从艺术上否定《三国演义》,胡适说得最直白:最后定稿的人,是一群“陋儒”,拘守历史的故事太严,而想象力太少,创造力太薄弱。全书的大部分都是严守传说的历史,不会剪裁,搜罗一切竹头木屑,破铜烂铁,不肯遗漏。至多不过在穿插琐事上表现一点小聪明,所以只能成为一部通俗历史,而没有文学的价值。他们极力把诸葛亮理想化,但是,只晓得足计多谋是诸葛亮的大本领,所以诸葛亮竟成了一个祭风祭星的神机妙算的道士。他们又想写一个神武的关羽,然而关羽竟成了一个骄傲无谋的武夫。把一个风流儒雅的周郎写成了一个妒忌阴险的小人。⑤第三,以我的朋友刘再复为代表,他倒是肯定《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他在《双典批判》中说:“从文学批评上,应肯定《三国演义》是文学杰作。”⑥但是,从文化批评的角度,他彻底否定了《三国演义》的文化思想,他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中国人心灵的“地狱之门”。不过《三国演义》是“更深刻、更险恶的地狱之门。最黑暗的地狱在哪里?最黑暗的地狱不在牢房里,不在战场里,而在人心中。《三国演义》是中国“权术、心术的大全,这些诡术包括儒术、法术、道术、阴阳术、诡变术,等等”⑦,“显露的正是最黑暗的人心,它是中国人心全面变质的信中信号”,“《三国演义》是一部心术、心计、权术、权谋、阴谋的大全”。⑧不过“刘备玩的是儒术,那么曹操用的是法术”。前者归结为“阴谋”,后者归结为“阳谋”,“两者都可以置人于死命”。⑨总而言之,这两个人物就是中国黑暗文化的地狱之门的代表。

这么多大人物都在批判、否定《三国演义》,但是,并没有损害《三国演义》这个文学经典的一丝毫毛,它还是一代又一代读者心中不朽的艺术丰碑、传统文化的瑰宝。《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故事,还进入了现代汉语的基本词语。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借东风;赤膊上阵;空城计;话说曹操,曹操就到;赔了夫人又折兵;大意失荆州;走麦城;挥泪斩马谡。谚语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歇后语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都是有具体背景故事的,但是,日常口语中运用起来,毋庸多言,心领神会。

面对这些批判性的意见,我很困惑,这么多大家,肯定比我还大,为什么对于《三国演义》中的艺术精华、人生智慧,好像刁德一到了沙家——两眼一抹黑?

我想,其主要原因,在于观念上。

我想,拿《三国演义》和历史比,说它歪曲了历史,这种说法,似乎有悖文学常识。历史的价值是真,小说的价值是美,美的艺术都是假定的、虚拟的。真有真的价值,假有假的价值,只有通过假定、虚拟,才能虚实相生,真假互补,充分表现人物深层的内心情志。歌德说,艺术通过假定达到更高的真实,艺术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是两种价值,这两种价值是错位的,只有拉开了与真人真事的距离,才有文学的想象,才有审美的自由。


文章来源:《中外文化交流》 网址: http://www.zwjlzzs.cn/qikandaodu/2021/0511/759.html


上一篇:霓裳才媛阶层晚清出使日记中的西方女性
下一篇:天涯难隔骨肉情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出访秘鲁智